【曲園學子寒假社會實踐——參觀黎侯虎瑰寶,感悟非遺之精神】
曾有人將黎侯虎成為“三千年傳承的虎圖騰”,它因黎城古稱黎侯國而得名,是當?shù)孛耖g手工技藝的一顆璀璨明珠。2025年2月5日,“生陽隧火”實踐隊深入山西省黎城縣開展實踐活動,走進黎侯虎的世界,探尋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獨特魅力。

首先,實踐隊來到了黎侯虎的傳承地,一座充滿古樸氣息的民俗博物館。館內(nèi)陳列著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黎侯虎,從造型簡單質(zhì)樸的傳統(tǒng)樣式,到融入現(xiàn)代設計元素的創(chuàng)新之作,每一只都栩栩如生。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了解到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時期,承載著古黎國人民的精神信仰,是當?shù)匕傩沼脕礞?zhèn)宅、驅邪、護生的瑞獸象征。其獨特的造型特征,如短粗的四肢、圓瞪的雙眼、夸張的王字,無不展現(xiàn)著遠古時期人們對力量與勇氣的崇尚,這讓隊員們對黎侯虎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有了初步認知。

其次,為了更深入了解制作工藝,實踐隊拜訪了當?shù)氐睦韬罨⒅谱鱾鞒腥恕鞒腥藷崆榈卣故玖藦倪x料到制作完成的全過程。選材上,多采用當?shù)氐募兠薏、純羊毛線,以確保天然環(huán)保且質(zhì)感樸實。制作時,先剪出虎的形狀,再進行刺繡、填充、縫制等工序。尤其是刺繡環(huán)節(jié),傳承人精湛的技藝讓隊員們驚嘆不已,細密的針腳勾勒出虎身上的花紋,每一筆都飽含著對傳統(tǒng)技藝的堅守。隊員們在傳承人的指導下,親自嘗試制作,盡管手法生疏,但在一針一線中,真切感受到了傳統(tǒng)手工藝人的匠心。

最后,實踐隊隊員開展調(diào)研,針對調(diào)研結果,實踐隊提出了一系列傳承推廣建議。例如,利用新媒體平臺,制作精美的短視頻、直播制作過程,擴大黎侯虎的知名度;與學校合作,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培養(yǎng)青少年對黎侯虎的興趣。
此次社會實踐,“生陽隧火”實踐隊不僅深入了解了黎侯虎這一非遺,更意識到傳承和保護非遺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未來將持續(xù)為非遺傳承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