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wǎng)報訊(通訊員 姚雅箏)8月11日,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情系桑梓,筑夢振興” 赴太湖田野文化調研團隊前往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劉畈村,抵達了趙樸初紀念館對趙氏家族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次日,對趙樸初個人展開調研。此次調研旨在深入了解趙樸初先生的生平事跡、思想貢獻及其榜樣力量。
團隊調研小組前往太湖縣寺前鎮(zhèn)趙樸初紀念館參觀。遠觀紀念館,可以看到粉墻黛瓦,馬頭墻,內院青石板鋪地。通過館內文物介紹以及老師講解,團隊成員了解到其原址是清道光年間樸老先祖所建的趙宅,人稱狀元府。1958年因修筑花亭湖水庫,原狀元府被淹。為紀念樸老,太湖縣人民政府籌建了紀念館。紀念館于2005年7月5日動工建設,仿照趙樸初先生祖屋“狀元府”的建筑風格建設,“三進”“三縱”布局,沿襲當?shù)厍宕游蒿L格。
圖為狀元府合照 安徽師范大學陳婧嫻 供圖
趙樸初先生作為我國杰出的宗教領袖、書法家和社會活動家,為我國的宗教事業(yè)、文化交流以及社會和諧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趙樸初紀念館通過豐富的展品、詳實的資料和生動的展示形式,全方位展現(xiàn)了趙樸初先生的光輝一生。
調研過程中,調研團隊成員認真參觀了各個展廳,仔細聆聽了講解員的介紹,不時駐足觀看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圖片資料,深入了解趙樸初先生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活動和突出成就。
走進前兩個展廳,團隊充分了解到趙樸初先生的家族背景和其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和受到的早期教育。展廳也呈現(xiàn)了趙樸初在學校接受的教育以及個人的求知探索過程。
跟隨著團隊的腳步,團隊又學習到趙樸初在抗戰(zhàn)時期積極參與救亡活動,以及從事慈善救濟工作的相關事跡。1936年趙樸初發(fā)起成立“中國佛教徒護國和平會”,抵抗日本,反對內戰(zhàn)。1937年淞滬會戰(zhàn)失利后,他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組織婦女支援前線,動員和掩護三百多名青壯年奔赴前線,千方百計地救濟、安置難民。隨著時間線的推進,團隊成員充分學習了趙樸初先生的抗日精神和愛國精神。
圖為老師在為同學講解和平使者 安徽師范大學陳婧嫻 供圖
走進下一個展廳,團隊成員通過文獻展示和老師的講解了解到了趙樸初在佛教領域為恢復和推動佛教發(fā)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受太虛大師影響,趙樸初提出“人間佛教”思想, 這是對中國佛教的深刻發(fā)展和與時代相適應的理論貢獻。首先,他引證中印佛教的經(jīng)典, 為人間佛教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其次,他提倡人間佛教思想。
在與紀念館工作人員的交流中,調研團隊詳細了解了紀念館的日常運營、展覽策劃、宣傳推廣以及社會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情況,并就如何進一步提升紀念館的影響力、更好地發(fā)揮其文化傳承和教育功能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圖為陳老師與團隊成員在參觀紀念館 安徽師范大學陳婧嫻 供圖
紀念館負責人表示,趙樸初紀念館是傳承和弘揚趙樸初精神的重要場所,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不斷創(chuàng)新展示形式和宣傳手段,讓更多的人了解趙樸初先生的偉大事跡和精神內涵,激發(fā)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和文化自信。
此次調研活動對于深入挖掘趙樸初先生的文化價值、推動趙樸初紀念館的發(fā)展以及促進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在實地考察過程中,團隊成員對趙樸初先生的人間佛教思想、愛國行動和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積極貢獻也進行了深入討論。趙樸初先生的思想和行動對現(xiàn)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價值,特別是在促進社會和諧、推動文化交流和維護世界和平方面。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趙樸初先生的精神將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fā)揚,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