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追尋紅色記憶與革命精神,了解滁州本地的紅色文化傳承,滁州學院的“追溯紅色記憶,傳承百年革命精神”實踐小分隊于2024年7月13日至14日選擇滁州博物館、半塔烈士陵園,以線下實地調研學習為主的組隊模式開展紅色實踐。
7月13日至7月14日期間,實踐小分隊主要去滁州博物館、半塔烈士陵園進行實地考察。
在去滁州博物館參觀調研過程中,由于路程較近,實踐小分隊全體成員都參與其中。
 |
圖為滁州博物館門口 |
滁州博物館陳列布展于2015年正式啟動;于2017年5月18日上午,滁州市舉辦滁州博物館開館儀式。 滁州博物館展出文物藏品達1500件以上,其中一級文物6件,二級文物15件,三級文物243件。
來到滁州博物館,他們在一層見證了跌宕起伏、風云激蕩的滁州百年黨史。激發(fā)黨員干部、各界群眾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
 |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歷史事跡 王濤、王子博拍攝 |
在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他們在參觀了歷史展廳的抗戰(zhàn)部分,深刻了解了滁州的革命歷史。
|
|
圖為滁州博物館歷史展廳 高藝、黃華秋拍攝 |
此次參觀滁州博物館的活動,將紅色文化深深植入了小分隊成員的內心深處,讓他們愈發(fā)迫切地想要引領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培養(yǎng)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
鑒于半塔烈士陵園距離較遠,實踐小分隊采用派遣的方式進行實地調研。三名實踐小分隊成員懷著崇高的敬意奔赴半塔烈士陵園。該陵園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半塔鎮(zhèn)西北塔山頭道光山上,處于丘陵地帶,周邊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風光旖旎。這一舊址占地 350 畝,總建筑面積約 4000 平方米,擁有紀念塔、紀念碑、半塔革命紀念館等主要建筑以及烈士墓群。2009 年 10 月,經國務院批準,半塔烈士陵園更名為皖東烈士陵園,并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更名后的皖東烈士陵園涵蓋了半塔保衛(wèi)戰(zhàn)舊址、皖東革命紀念館、劉少奇紀念館、新四軍二師紀念館和碑林等景點。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三名實踐小分隊成員進入陵園,深入了解了來安縣的紅色故事以及烈士們的英勇壯舉。
|
圖為半塔保衛(wèi)戰(zhàn)舊址 馬小靜拍攝 |
在陵園內部的紀念館中,存放著革命時期眾多先烈的相關物品。踏入陵園,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位于陵園中心的紀念塔。這座紀念塔高達 10 米,呈四棱臺體形狀,塔頂屹立著一位英姿颯爽的新四軍戰(zhàn)士雕像。塔的正面醒目地刻著“革命戰(zhàn)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在紀念塔附近的黨徽背后,記載著入黨誓詞。習近平主席曾著重強調,入黨誓詞字數(shù)雖不多,記住并非難事,難的是終身堅守。每一位黨員都應牢記入黨誓詞,時常加以對照,堅定不移,終生不渝。
|
 |
圖為紀念碑記、紀念塔 馬小靜、徐秋謹拍攝 |
參觀完內部紀念館和紀念碑后,順著旁邊的小道,他們來到陵園內的烈士墓地,并為其掃墓,小隊成員在工作人員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完成了本次調研活動。
|
|
圖為紀念館內部成列 高藝拍攝 |
今日,我們深入了解了革命先烈為人民幸福不惜犧牲的壯烈事跡。這一深刻體驗,猶如一記重錘,極大地震撼并感動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深切領悟到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先烈們那勇于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與銘記。
在半塔烈士陵園中,人們能夠參與各類活動,例如為烈士掃墓、默哀等。這些活動,不僅讓人們愈發(fā)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更激發(fā)了大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堅定決心。
半塔烈士陵園的設立,既是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也是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通過深度挖掘紅色文旅資源,以皖東烈士陵園為核心全力打造半塔紅色小鎮(zhèn),有力地推動了愛國主義教育與文旅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極大地提升了游客及廣大群眾的獲得感。這種舉措,既是對歷史的敬重,也是對未來的指引,促使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并積極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傳承當中。
通過此次線下實踐活動,實踐小組的每位成員都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艱辛。紅色精神,乃是青少年成長的根基,是他們學習的靈魂所在。時代的進步方向必然是朝著光明,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衷心希望當代青少年能夠從前人留下的“紅色精神”中獲得“新的啟迪、新的奮斗方向、新的革命目標”。
紅色文化強烈地反映了人們對共產主義的向往和堅定信念,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反壓迫、求生存、求解放、求幸福的偉大斗爭與建設歷程,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英勇奮斗的偉大民族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兒女為建立理想社會制度而敢于犧牲的崇高品質。在中國人跨越世紀的進程中,對歷史的懷舊、回顧、正視與反思,形成了一段永遠訴說不盡的歷史語境。如今,當代青少年已然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務必要滿懷敬意地將其高高舉起,把紅色基因傳承并發(fā)揚光大。(通訊人: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