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時代一色
發(fā)布時間:2024-08-17 閱讀:
十笏園作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盡得天地自然山水之靈性,一草一木盡顯意境與自然,十笏園文化街區(qū)以“十笏園”為中心輻射展開,已然成為文化雅集與非遺傳承的場所。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化之聲,娓娓動聽”社會實踐隊的隊員于2024年7月25日來到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qū)的十笏園,實踐隊員在這里走進古濰縣人文歷史,感悟山水中的人文畫卷。
實踐隊員追隨歷史的腳步,首先被吸引的便是園林美景。十笏園的建筑和景觀是具有極強吸引力的,建筑布局合理,平面呈長方形,四平八穩(wěn)的結構特點,每一處建筑都有獨特風格,很有江南園林小巧玲瓏的特色。利用山水自然優(yōu)勢,巧妙的將園林與建筑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園林風格,整體呈現淡雅清新之感,具有極強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
通過建筑遺留下來的歷史語言,以及歷史文物者整理下來的歷史材料,實踐隊員在觀賞園林景色的同時,也走進了濰縣歷史。園林與人文自古就有密切關系,據記載,明清時期,當地出現多名大家,濰縣丁氏一族也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因而,十笏園有別于競爭靡華之風氣,不沾染過分的世俗之氣,使得具有別具一格的清高之韻。
走進這修身養(yǎng)性之寶地,實踐隊員還注意到,當地為傳承文化所做的與現代的結合。如組建濰坊博物館、文化公園等,使得這里成為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集地,很多像風箏、年畫等非遺項目在此扎根,煥發(fā)新的活力。園林內設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者,像核雕、刺繡、茶道等,可以讓游客切實感受文化魅力,從而更好發(fā)掘意愿者,更好傳承文化傳統(tǒng)。
“傳千年之紀義,燃萬古之明燈”,十笏園向我們展示的不僅僅是江南景觀,它已然成為了文化雅集和非遺傳承的場所。我們可以尋得鄭板橋如竹般的氣節(jié)和傲骨,也可以找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印記。十笏園的獨特文化魅力擦亮了城市名片,所蘊含的人文意蘊以及獨特的地域文化為當代的發(fā)展也增添了許多生機活力。實踐隊員通過本次參觀活動,加強了對濰縣歷史的認識,體會到了穿梭古今的歷史聯結,為致力于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生活和諧共生增強理論與實踐基礎,從而更好弘揚中華傳傳統(tǒng)文化,以自信自強、與時偕行的傳承姿態(tài)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作者:胡晶文 來源: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推薦
- 九州皆同音,推普筑融
- 2024年七月,江蘇大學伯藜支教團暑期夏令營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紅寺堡區(qū)柳泉新泉小學開展以”推廣普通話,情撒吳忠“為主題的專項宣
- 08-17
- 以雪梨為媒,打造金川致富“芯片”
- 西南科技大學科技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實踐團于2024年8月8日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咯爾鄉(xiāng)金江村梨園開展了雪梨產業(yè)助農活動。
-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