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法律與健康之種,傳非遺文化之美
發(fā)布時間:2024-07-28 閱讀:
炎炎夏日,廣東醫(yī)科大學榕菁志愿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懷揣著夢想與激情,背著行囊,踏上了三下鄉(xiāng)的征途。他們一行來到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qū)隆都鎮(zhèn)章籍華僑小學開展活動。本次三下鄉(xiāng)不僅是一次深入基層、貼近民生的社會實踐,更是一場及普法、醫(yī)學常識科普和非遺文化傳承為一體的綜合性社會服務活動。
圖為服務隊隊員們正在討論備課
通訊員吳舒昕供圖普法宣傳教育是服務隊此行的重要活動內容之一。服務隊的隊員們提前認真尋找資料,精心制作課件,將科學普法帶入課堂,給小朋友們普及法律常識,提高他們的法治觀念。課堂上,隊員們將法律知識融注于有趣生動的例子中向小朋友們講授,從而激發(fā)小朋友們對于法律的學習興趣。小朋友們沉浸于志愿者們妙趣橫生的課堂,他們的眼睛閃爍著對法律知識的懵懂,同時他們的心中也埋下了法律的種子。服務隊開展普法教育的特色課堂,加強了鄉(xiāng)村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啟迪了小朋友們的法制意識,幫助他們成長為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在課堂結束之后對小朋友們的采訪中,小朋友們紛紛講述著他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法律知識,并表示他們懂得了在遇到不法侵害時可以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圖為服務隊隊員正在為小朋友們進行普法課堂
通訊員吳舒昕供圖除了普法課堂之外,服務隊的隊員們還發(fā)揮自身專業(yè)的優(yōu)勢設計了醫(yī)學知識的科普課堂。本次三下鄉(xiāng)服務隊隊員們所準備的醫(yī)學科普的課堂旨在加強小朋友們對登革熱和瘧疾的重視,同時也讓小朋友們對它們有更多的認識。隊員們通過放映各種蚊蟲的圖片讓小朋友們形象具體地認識蚊蟲的生態(tài)特征和危害,從而引起小朋友們對蚊蟲叮咬的防范之心。課堂上,隊員們通過視頻、圖片、講解等多種方式讓小朋友們知道了登革熱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早期識別方法。此外,隊員們還利用自身經驗和所學知識向小朋友們傳授了一些簡單有效的防蚊措施和被蚊蟲叮咬后的應對方法。小朋友們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地聽講,課后也向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所學。服務隊為小朋友們帶來生動實用的醫(yī)學科普課堂,希望能夠幫助小朋友們甚至他們周圍的更多人建立起科學的防病意識,有效地減少登革熱疾病的發(fā)生。
圖為服務隊隊員正在為小朋友們講授醫(yī)學科普知識
通訊員吳舒昕供圖值得一提的是,服務隊此次的“三下鄉(xiāng)”活動還特別融入了潮劇非遺文化的傳承元素。潮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隊員們學習對潮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潮劇進行創(chuàng)造性編制的潮韻操,并在課間帶領小朋友們共同練習。小朋友們對潮韻操展現(xiàn)了極為濃厚的興趣,當悠揚的潮韻響起,小朋友們隨著樂曲做出手眼身韻、翻身、弓箭步等潮劇表演的基本動作。潮韻操集柔美、活潑、力量為一體,小朋友們通過學習潮韻操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增強自身協(xié)調性,而且能夠親身感受到潮劇的優(yōu)雅與魅力,從而激發(fā)心中對潮汕傳統(tǒng)潮劇文化的熱愛,為傳承和弘揚潮劇奉獻一份力量。
圖為服務隊隊員正帶領小朋友們練習潮韻操
通訊員吳舒昕供圖本次“三下鄉(xiāng)”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文化的傳承。服務隊隊員們將普法宣傳、醫(yī)學科普與潮劇非遺文化傳承融匯貫注于“三下鄉(xiāng)”實踐中,提高了鄉(xiāng)村小朋友們的法律意識和生活質量,同時也為非遺文化潮劇的傳承注入了新的青春活力。
作者:陳翊祺 來源:廣東醫(yī)科大學
社會實踐推薦